讨论前提:不以纯粹学术的方式讨论,而是以尽量简单的方式解释一个复杂的问题。
信息迷雾及其解决办法
信息迷雾是什么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信息内容很丰富,但过多的信息会使得我们无法把握什么是好的信息。这就是信息迷雾。
在信息迷雾中,我们容易陷入一种「都有道理」的状态,而要想摆脱这种信息迷雾,需要「睁开眼睛」。
补充:信息迷雾
作为厨具的思考框架
- 「睁开眼睛」的方式是思考框架。我们都有着朴素的思考框架,基本的善恶观之类。但是这种框架容易形成惯性,比如我们常说的**「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的思考方式,已经成为了大部分人本能的思考方式。我们将这种思考方式戏称为「中华田园马克思主义」的思考框架。
- 如果是想把我想这个想把我们每一个人想成一盘菜的话。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套做菜的工具,而**「思考框架」**就是做菜的厨具。
作为食材的信息
- 信息有着一手信息、二手信息、三手信息之分。想得到事件的一手信息,需要通过身在现场的人。通过整理一手信息而成的历史书和学术文章,我们能接触到二手信息。然而,我们大部分人所接收的信息都主要是加工自二手信息的三手信息,甚至是从三手信息中摘选、改编过的四手信息。
- 好的信息就如同好的食材,用好的食材才能做出好吃的菜品。我们接触的环境中信息的丰富程度、质量,决定着我们「食用」的「食材」的好坏,都长时间地影响着我们心智的健康。
思考框架之一: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的解释及田园化
理论性地理解劳动价值论参见:
暂时无法在飞书文档外展示此内容
- 劳动价值论本质上回答:商品的价值从何而来。长期以来有着两种价值理论:主观与客观。主观的价值理论认为价值是受到人的主观判断影响的。而劳动价值论的价值建立在客观的必要劳动时间之上。
- 剩余价值论:劳动价值减去工资等于剩余价值,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占有了。
- 马克思在他所在的时代,看到了竞争带来的企业利润率趋下、资本家加剧压榨剩余价值的现象,因此提出了阶级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