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期的主角是墨西哥。
想要了解一个国家,我们先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工具。
一般来说,我们在去一个地方之前,先会想了解那个地方的物价水平。
对像日本、美国、欧洲这样的地方你可能都会有一个刻板印象——什么都贵。
然而这并不准确:以租房子为例,你在曼哈顿的第五大道上租个公寓楼,和到附近的泽西市郊区,房租完全是两个价。其实,在美国的「一线城市」,租房的价格应该大致上跟北京是齐平的,或者是比北京稍微贵一点点。
想要对比不同国家的物价和收入水平,有这么几种方法:
一个简单粗暴的方法是对比人均GDP。但有一个问题: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到个人不一定是跟大多数人到手的钱是一样的。另一方面,GDP的数据会受到国际汇率的影响:如果一国的货币较美元贬值,那么该国的GDP数据便会大幅缩水,然而如果这个国家的经济并不依靠外贸、人们也都用国货,那么该国百姓的日常生活大概没发生什么巨大的变化。
你也可以对比一下在国际连锁快餐店里的餐点,或者一个日用品的价格是多少。《经济学人》推出了一个概念,叫「巨无霸指数 (Big Mac Index)」,以各国的麦当劳里巨无霸汉堡的定价,相对于该国货币的汇率,作为比较的基准——毕竟麦当劳到处都有,卖的巨无霸也都一样。
这就引出了一个概念:购买力平价 (purchasing-power parity,简称 PPP)。PPP会以一组商品在不同国家的售价为基准,修正GDP数据,经过调整的数据叫做「各国实质国内生产总值」。中国的GDP (PPP) 总值稳居世界第一,但有趣的是,较根据汇率来算的人均GDP排名,这样算出的人均GDP的排名反而下降了。
当然,PPP也有它的漏洞,比如它并没有考虑一种商品在某国是寻常的日用品,但在另一国是稀罕的奢侈品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