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月20日的清晨异常温暖,华盛顿宽敞的大道两侧插满庆祝总统就职的彩旗。城内的大理石建筑在冬季清冷的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街上到处都是充满期待的人群,他们在排队等待一睹新国家领导人的风采。乐队、马队和士兵队整齐地从国会大厦向白宫行进,华盛顿城立刻变成未经修饰、天然形成的生动人物场景画——充满民主气息的背景、浓重的爱国主义色彩、欢呼雀跃的人群以及庄严肃穆的政府大厦。
总统的就职典礼一直都是象征美国全面复兴的仪式,是美国人民对国家主权信仰的恢复,但这一年的就职典礼还给人们带来一种特别的兴奋感。就在那个清晨,遭绑架长达一年之久的美国驻伊朗大使终于重获自由,返回祖国。这个消息终结了整个美国所蒙受的羞辱和苦难,为庆祝总统就职增添了一缕清新。即使是长期在美国政府内部工作、对行政工作厌烦透顶的华盛顿议员和官僚主义者们也感受到这位新总统的与众不同。而对于正在国会大厦西侧宣誓就职的罗纳德·里根来说,这被称作是一种“新的开始”。
“美国,”这位新总统宣称,“正面临强烈的经济苦痛。我们遭受了美国有史以来最长久且最严重的持续通货膨胀……它粉碎了数百万美国同胞的生活,闲置的工业生产将工人置于失业的悲惨、人类的痛苦和个人的羞辱之中。一套旨在对成功和成就施以惩罚的税收体制彻底否定了工作者的劳动回报,阻止我们实现生产力的全面发展。”
美国的经济混乱实则“帮助”了罗纳德·里根的竞选成功,并在其宣誓就职时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物价的通货膨胀仍维持在两位数,在通胀和美联储紧缩货币政策的影响下,利率再次达到史无前例的水平。银行贷款的基本利率在1980年中期急剧下滑后又重新迅速爬升到更高水平——超过21%。80年代经历短暂的经济紧缩后国民经济出现复苏,但却极其不稳。房地产业和汽车业仍然低迷,失业率达到7.4%。
“在目前的这种危机下,”这位新总统宣称,“政府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政府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这种保守论调一直是伴随罗纳德·里根沉浮政界的战斗标准,但如今这种理论却拥有一种特殊的力量,因为他已经爬上美国联邦政府内的最高位置。就职台上的里根身边站着的正是吉米·卡特,后者曾谴责通货膨胀是由美国人自己过剩的胃口引起的,卡特曾劝解美国人适度节制自己对物质商品的欲望,还曾向民众许诺政府会展开行动抑制膨胀性的全民狂欢。然而美国政府并未做到这一点。
而如今罗纳德·里根的内疚逻辑学却完全相反。美国民众没有过错,应该受到谴责的是美国政府。曾经毁坏美国经济的是华盛顿政府,而非美国人民,里根这样对他的听众们保证道。这位新总统并没有责怪普通民众,而是热情歌颂美国人的锐意进取,并为他们对个人成就的勃勃雄心而鼓掌欢呼。没有对精神抑郁的严肃布道,罗纳德·里根在美国人面前展现的是阳光般的乐观主义。
他对美国政府的控诉始于对劳动力征收繁重联邦税的抱怨,重税使企业遏制自己的创业冲动、压制资本主义的发展动力。另外,美国政府也未能平衡自己的账目,每年的开支都远远多于财政收入。“几十年来,”这位新总统抱怨道,“我们不断积累赤字,将我们的未来和孩子们的未来抵押给眼前暂时的便利和安逸……你和我,作为个人,当然可以通过借贷过上超过我们收入水平的生活,但那也只是限定在一段时间内。那么,我们为何要认为作为一个国家的集体借贷就可以不受相同的限制呢?”
里根许诺,他将为美国人提供一套崭新的经济复苏计划,克服“负面经济压力”,扭转前任总统所造成的伤害。他郑重宣布:“美国工业巨人再度觉醒的时刻到了,我将用自己的手段将政府拉回正轨,减轻带有惩罚性的课税负担。”
就职典礼后4周,这位总统对外宣布自己计划的细节。为加大对靠工资生活的劳动者和企业人雄心的刺激,里根要求国会批准为期3年的个人收入税比率削减,总计共30%。为鼓励企业扩张,他建议对企业实行额外减税,并在相关的联邦法规上大开绿灯。这种被称为“供应经济学”(supply-side economics) (1) 的构想实际上就是安德鲁·梅隆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课税哲学”的最新版本,这位曾经的财政部长(加尔文·柯立芝总统时期)是里根少年时期眼中的英雄。这种意向无疑是进步收入税制度的倒退,其假想一旦货币落入私人手中,就会流入资本投资市场,累积成为经济行为中的供应方,即新工厂、新技术以及更大规模的生产力。不过这样一来,里根的减税政策将会让联邦政府的税收在五年内总共减少5400亿美元,由此渐渐笼罩的阴霾会令具有保守正统思想的安德鲁·梅隆和加尔文·柯立芝也惊慌失措,即和平时期出自一位共和党总统之手的巨大财政赤字。
为避免出现这样的结果,里根总统同时许诺会精简联邦政府机构、大力削减开支。起初,他的经济复苏计划打算仅在一年内便削减410亿美元的预算开支,这是前所未有的“大手笔”,并许诺今后会继续以更大的规模进行削减。庞大的政府正逐渐缩小,私人企业和个人则掌握了更多自己的货币用于随意消费和投资。
连续几年不断的预算削减和经济繁荣重生之后,里根许诺他的蓝图会在1984年实现平衡的政府财政预算。从表面来看,这样的断言似乎无法令人信服,因为根据这位总统自己的描述,政府赤字实际上正在发生更大规模的增长,而此时恰逢其计划推行之时。里根的计划还包含国防开支的大规模增长,也就是说将有几千亿美元投入到新的领域之中,从而抵消他预想中从国内项目削减预算所得的“储蓄”。与此同时,他的减税政策还意味着每年政府将失去平均1000亿美元的收入。这些因素加在一起,里根的构想似乎只能创造与承诺相反的结果,即更大规模的财政赤字。金融市场在过去15年当中吸取的艰苦教训就是:庞大的财政赤字通常会带来持续的价格通胀。
但罗纳德·里根对恢复“坚挺货币”的决心就像其对中央集权政府的敌意一样坚定。事实上,现代通货膨胀是里根对华盛顿政府控诉中尤其重要的一部分。尽管并不广为人知,但里根的确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冠以“货币主义者”标签的现代总统。他是米尔顿·弗里德曼的信徒,是无情抨击美联储并在众人中具有一定说服力的货币主义经济学家。数年来里根一直在抱怨,正是轻率鲁莽的自由主义政客逼迫美联储注入货币供给以刺激短期经济发展,完全不顾长期物价是否稳定。为有效遏制令人痛苦不堪的价格通胀,这位总统解释道,货币必须从源头加以规范,即中央银行;里根完全支持美联储已经开始履行的义务,即逐步减缓货币供给增长。保罗·沃尔克从1979年10月开始推行的货币政策正是罗纳德·里根最想看到的——凭借紧缩货币增长对抗通货膨胀。
“此时此刻,我们要充分认知美联储的独立性,”里根说道,“我们不要做任何干预或破坏其独立性的事。我们会定期与美联储就经济事务中的各个方面进行磋商,高效实现财政预算政策,从而保证他们能更加顺畅地减少货币增长。”里根预测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减缓通货膨胀、降低利率并恢复金融市场和生产经济活力。
罗纳德·里根的“经济复苏计划”阐述得越详细,听起来就越令人信心大增。“这项计划将会重新启动美国经济,”他宣称,“会创造富有生产力的经济增长,从而为所有必须拥有工作的美国人创造就业机会。”
计划公布两周后,里根认为他已经看到这种乐观主义精神正蔓延整个美国大地。“美国人的心中正燃烧着火焰,”这位总统在一次电视采访中这样对沃尔特·克朗凯特(Walter Cronkite)说道,“人们有信心一切正朝着正确方向迈进。可不久前的民意调查还显示,那时人们并不认为美国经济会越来越好。”
里根认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变化是因为他的经济计划给了人们对未来的新的确定感。“我们的计划提供了一种沿正确方向前进的稳定性,”这位总统解释道,“有人会说:‘我知道接下来几年会发生什么……’也有人会说:‘我对这样做充满信心,因为已经有人告诉我接下来会发生什么……’”1
美联储主席当然不能独立递交自己的国会咨文,但他曾多次在公开演讲中提到自己对美国未来的估计和判断,听上去与新总统的构想大相径庭。在整个秋季竞选过程中,也就是美联储推高利率而吉米·卡特表示反对期间,沃尔克一直表现得相当低调。直到进入11月,里根取得绝对胜利,这位美联储主席随即展开一系列极富思想性的公开演讲。但与新总统充满魅力的乐观主义相比,他的演讲中则弥漫着阴郁和怀疑。罗纳德·里根声称其有信心恢复美国经济的活力和繁荣,而保罗·沃尔克谈论更多的却是伤痛。
“我们不要自我陶醉,以为这是一套能迅速起效且毫无痛感的解决办法。”沃尔克在一次宴会上这样对纽约城的听众说道。
“我们将不可避免地面对存在于货币的限制和经济能力增长之间的冲突和碰撞。”他曾在密尔沃基大学聚会上发出这样的警告。